E学院

向高人学习,少走弯路
—— E学院

讲点有意思的 2022年4月17日


今天,跟大家聊聊《三国志》。


三国这段历史,喜欢的人很多,非常精彩。作为正史的《三国志》,是二十四史中最特殊的一部,非常简略。


喜欢的人说,《三国志》取材精审,行文简明干净;不喜欢的人说,《三国志》叙事太简单。


究其原因,还要从作者陈寿说起。


陈寿本是蜀国人,他31岁那年,魏国灭蜀,他成了魏国人;33岁那年,魏晋禅让,他成了晋国人。


再过几年,等晋国灭吴,天下一统后,他才修成《三国志》。


他面临几个问题:


晋国继承魏国,所以曹魏就必须是正统。但是,如果曹魏不够坏的话,晋取代魏的合法性就有所欠缺,所以曹魏必须得有污点。


如果曹魏是个延续百年的政权,就可以用经典话术:开国君主曹操、曹丕是好的,最后的君主曹髦、曹奂是坏的。这样就很简单,没什么问题。


但是,曹魏总共才四十六年,首尾没法截然分开。


更难的是,曹魏是禅让给晋国的,很多曹魏的大臣,在晋国也依然高居庙堂。所以,有哪些事不能写,哪些污点需要遮盖,哪些脏水还要泼,哪些地方需要洗地,都是陈寿写史面临的难题。


陈寿写《三国志》,看上去是个文化工程,实则是烫手的山芋,稍不留神就可能得罪权贵。


后世之人,往往批评陈寿写史太过简略,叙述过于委婉。但当时的人,对陈寿佩服得不得了。


因为当时的人,跟陈寿一样,都是历史的亲历者,对汉末以来发生的事都知道。他们读《三国志》,不是为了获取历史知识,而是观摩写法,看陈寿怎么把他们都知道,但不允许说的事,用什么方法写出来,看起来没说,但又都说了。



举个例子,曹操在历史上,一直评价就不高,主要原因是,他得罪了很多人。


比如他发布《求贤令》,提出唯才是举,道德上有污点都没关系。此举得罪了地方豪强,以前做官是被他们垄断,所谓孝廉也是他们说了算。


比如,他喜欢搞屠城,史书上有很多曹操屠城的记录,而刘备几乎从未屠城。


再比如,曹操搞屯田,实则是把老百姓当农奴剥削,百姓苦不堪言。


《三国志》中说,曹操进攻荆州,有十馀万百姓愿意拖家带口跟着刘备跑路。这件事乍看之下很不合常理,一个人再怎么仁义,也无法驱动十馀万人跟着自己背井离乡。之所以这样,不是因为刘备多“仁”,而是曹操太“恶”。


曹操之所以能在汉末群雄中胜出,核心原因不仅仅是他的雄才大略,而是他的手段够狠,能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用于战争。


下面是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最后的评语:



初读这段评语,全是赞美之词,但细琢磨会发现,很不对劲。因为夸帝王就没这么夸的。


比如,“运筹演谋”似乎在说精通权术,“鞭挞宇内”似乎在说滥用暴力。“揽申、商之法术”,说的是申不害和商鞅,汉代四百年都尊儒,用法家来夸曹操,也听着不是滋味。“该韩、白之奇策”,说的是韩信和白起,这样夸武将还不错,但夸帝王会打仗,在古代儒家思想中,也是似褒实贬。


为什么能成就大业?陈寿说“惟其明略最优也”,这个“惟其”用得太坏了。好像是在说,曹操之所以能成就大业,只是因为策略高明。为什么不说民心所向?天命所归呢?


这是《三国志》有意思的地方,越咂摸越有味道。


晚安~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布衣书生走天下

作者:布衣书生走天下

公众号:moneylife1818 | 复利人生

微博:布衣书生走天下



文章路径:E学院 » 讲点有意思的 2022年4月17日

E学院

上涨赚金额,下跌攒份额 震荡布网格,不懂决不做
cache
Processed in 0.009922 Secon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