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学院

向高人学习,少走弯路
—— E学院

投资周记0242 说出来谁会相信 2011-02-12

   小品历来都是春晚的重头戏,今年也不例外。兔年春晚小品的水准到底如何,咱们姑且不去讨论,不过几个小品看下来,我发现都涉及到一个共同话题,那就是“诚信”。《午夜电话亭》里是两口子的不信任;《“聪明”丈夫》是为了房子而假离婚;《美好时代》演绎的是中奖后是否该诚信的一种纠结;《还钱》则把人与人之间的提防与猜忌表现的淋漓尽致;《新房》里忠厚老实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婚事不得不编造谎言......通常来讲,春晚传递的往往都是上面的意思,看来社会发展到今天,“诚信危机”已经到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的阶段了。自古以来,“诚信做人,守信做事”就是我们的基本道德守则,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,人与人之间这种最基本的信任差不多已荡然无存。为了自身的利益,人们往往不得不编织一个又一个的谎言,甚至不惜伤害他人。久而久之,撒谎也就成了一种习惯,不诚信已然成为一种社会常规,如果突然冒出几个说真话的人,反倒还会被人看做傻子,或是当做另类。其实我们的生活原本可以很简单、很轻松的,结果却因为彼此的猜疑和防范,搞的人人都活的很累,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这种信任的缺失不仅仅体现在人和人之间,老百姓与政府、企业与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各职能机构之间,同样也存在着严重的信任危机。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,就是越是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,老百姓越不容易相信,反倒是那些小道消息传递的数据,大家往往会觉得更为真实。这不,春晚刚给广大电视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“诚信”课,自己就立马遭遇诚信质疑:春晚结束后,央视市场研究公司(CTR)迅速公布调查数据,结果表明,在收看了春晚节目的家庭中,83.6%的受访者认为晚会办得“好”。数据一公布,很快就引起了轩然大波,广大网友纷纷表示不予认可。

   还是回到股市这个话题,信任危机在我们这个市场也一样存在,投资者总是担心上市公司造假和虚假披露,或者是担心高管套现走人。对很多价值投资者而言,挑选公司的首要原则就是诚信,我们要求自己所投资的企业必须是踏踏实实经营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、财务报表没有任何调剂和水分等等。其实,与我们这个社会一样,上市公司是很难做到百分之百诚信的,要想在股市挑一家完全诚信的企业,基本没有可能。有时候我也在想,我们这些要求是不是有些过分?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,为什么要求上市公司一定要做到呢?从目前整个A股的情况来看,一些“不诚信”的做法似乎已经成了管理层、上市公司、机构和股民默许的一种潜规则。一家公司在上市前,多少都要进行一些包装,在自己能力许可范围内,利润指标做的越高越好,另外再罗列自己有多少专利,或者声明自己在某某细分领域排名第几,这样也就能募集到更多的资金。公司上市后,你要说管理层一点都不关注自己的股价表现那绝对是瞎扯,如果上市公司对自己的股价有某种期望,那么在信息披露上也就会存在一些倾斜,甚至是在财务指标上做一些看似合理的调节。比如前几年有家医药企业,明明业绩一直不错,但出于某种目的,公司采用大量计提造成一次性巨亏,此后业绩逐年增长提升,至今仍被广大机构所推崇。此外,一些重组、重大合同以及年报分配等敏感消息,投资者如果期望上市公司做到完全保密,那是极不现实的。尽管交易所有因重大事项停牌以避免股价波动的措施,但那也仅仅流于形式。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而且这些重大信息的知情人往往有好几个,难保没有走漏风声的,有些可能还是公司的管理层刻意透露,比如去年有家公司重组时就出过事。

   正如我们与人打交道一样,我们对上市公司的一些声明、公告以及定期报告也需要多多思考,要学会琢磨出这些公告背后的意思,而不能盲目依据这些公告来进行操作。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样太复杂、太累,心想既然这样我干脆就别玩股票了,其实这和处理人际关系是一个道理,我们总不能因为与人打交道太复杂而不与任何人来往了吧?对于现实生活中我们没办法改变的东西,最好还是学会去适应,即便你内心不愿意去接受,至少也要知道是怎么回事,这样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。在选择投资标的时,我们不能要求上市公司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诚信,只要他在大的方向没有问题,企业自身在扎扎实实地经营,同时公司又没有什么坑害中小股民的举动,那么诚信这一关基本就可以过了。


文章路径:E学院 » 投资周记0242 说出来谁会相信 2011-02-12

E学院

上涨赚金额,下跌攒份额 震荡布网格,不懂决不做
cache
Processed in 0.009457 Secon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