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学院

向高人学习,少走弯路
—— E学院

施洛斯92岁谈投资生前唯一视频采访:只要诚实,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

沃尔特・施洛斯生前唯一视频采访文字翻译

前言

沃尔特・施洛斯曾在价值投资开山鼻祖本杰明・格雷厄姆手下任职,被好友沃伦・巴菲特称为 “超级投资者”。他的投资方法平凡朴素,是只想赚快钱的交易者无法理解的。1955 年,格雷厄姆决定退休,施洛斯自立门户,成立沃尔特・施洛斯有限合伙公司(WJS)。他没上过大学,却在近 50 年投资生涯中为股东赢得 20% 的年复合回报率,扣除费用后年复合回报率达 15.3%,远高于标普 500 指数 10% 的表现,累计回报率更是高达 698.47 倍(同期标普 500 仅 80 倍)。施洛斯于 2012 年去世,本文是他 2008 年(92 岁时)通过视频会议接受加拿大某商学院教授访谈的唯一影像文字记录,由 RanRan 翻译。

施洛斯访谈实录

施洛斯: 我想先简单说几句。1955 年本・格雷厄姆说要退休后,我开始管理基金。我非常敬仰他,他的一个投资人对我说:“沃尔特,要是你成立基金,我愿意认购。” 于是我们募集到 19 个合伙人,每人多数投了 5000 美元,从 10 万美元起步。现在请大家提问,说错了请指正。
Q1:能讲讲你和本杰明・格雷厄姆的关系吗?还有你是怎么入行的?
施洛斯:
  • 我 19 岁开始工作,父亲失业后家里困难,在卡尔 M. 勒布公司找到跑单员的差事,后来被分配到出纳部。

  • 一年后想转行做证券分析师,合伙人推荐我读格雷厄姆的《证券分析》,之后勒布送我去纽约证券交易所研究院学习,听了格雷厄姆的 “证券分析” 和 “高级证券分析” 课程。

  • 格雷厄姆的思维方式非常理性,比如有一次他以 130 万美元买入 GEICO 股票后对我说:“要是这只股票达不到预期,我们可以随时清算公司,把本钱收回来。” 这体现了 “买得值” 的重要性。

Q2:你如何选择股票?
施洛斯:
  • 我喜欢买创新低的股票,常用《价值线》查看统计数据,不与管理层交流。

  • 选股标准:

  • 公司债务不高(高负债易引发风险,如 MBIA 等借贷公司案例);

  • 资本结构简单,管理层持有一定份额股票;

  • 公司历史悠久,通过年报和委托书了解董事持股、大股东及经营情况。

Q3:你如何减少错误?
施洛斯:
  • 核心是不想亏钱,买入时追求 “下跌保护”,涨多少顺其自然。

  • 重点看资产负债表,避开高负债公司,《价值线》提供的 10-15 年数据很有用。

  • 不和管理层交流,因为 “我不善于看人,更信任数字”。

Q4:股票下跌时,你会继续买入还是重新考虑?
施洛斯:
  • 股价低迷多因公司陷入困境,继续下跌时以更低价格买入是好事

  • 经纪人通常不愿推荐下跌股票(客户厌恶亏损),但专业投资者应克服情绪 —— 比如 30 美元买入跌到 20 美元,若公司基本面未变,反而是加仓机会。

  • 卖出逻辑:目标赚 50% 利润,如 30 美元买入涨到 50 美元可能卖出,不必纠结错过涨到 200 美元的机会。

Q5:如何判断是否为价值陷阱,股价能否涨回来?
施洛斯:
  • 关键看两点:

  • 股价低于净资产

  • 负债极少(债务易致破产,如高杠杆公司)。

  • 若公司过去 20 年业绩良好、债务低、管理层持股,即使当前有问题,也更可能走出困境。

Q6:给我们讲讲安全边际吧。
施洛斯:
  • 安全边际是净资产远高于市场价格,这虽不能保证判断正确,但 “有实在的东西在那,价格低到一定程度会有人收购”。

  • 避开因产品质量问题可能遭诉讼的公司(如医药企业),避免与管理层利益冲突。

Q7:本・格雷厄姆强调控制情绪,你是否因情绪做出过糟糕决定?如何控制情绪?
施洛斯:
  • 投资尽量不受情绪影响,不和管理层交流,因 “他们善于展现你想看到的一面”。

  • 沃伦・巴菲特控制情绪的案例:曾刻意压低报价买入 ABC 股票,最终以更低价格成交,而我自认控制能力不如他。

  • 我的做法:设定固定出价,不让经纪人更改,忽略短期行情涨跌。

Q8:你愿意以合理价格买入好公司,还是以超低价格买入一般公司?
施洛斯:
  • 更倾向以超低价格买入打折的好公司,而非 “合理价格” 买入。

  • 案例:1951 年错过施乐(当时股价 20 美元,后复权涨至一两千美元),因格雷厄姆认为 “不买前景不确定的股票”,但这印证了 “不亏钱比赚大钱更重要”。

Q9:成功的价值投资者必不可少的三个性格特征是什么?
施洛斯:
  1. 沉着冷静,不被情绪左右;

  1. 理性分析,用逻辑而非喜好判断;

  1. 研究事实,通过年报等数据支撑决策,而非依赖管理层交流。

Q10:你经历过 17 次经济衰退,下次衰退和以前会有什么不同吗?
施洛斯:
  • 我从不考虑经济走势,政府会想办法解决衰退,买股票只看 “值多少钱”,这更省心。

  • 经济衰退时,市场情绪低落,反而是寻找便宜股票的机会,但不猜测市场走向,只买 “觉得值” 的公司。

Q11:近些年来市场是不是更有效了,值得买入的公司更难找了?
施洛斯:
  •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股价合理,但分析师的价值在于发现差异,比如关注行业陷入困境的公司

  • 现在分析师更多,竞争更激烈,但多数人仍不愿买入下跌股票,而我们坚持 “下跌时买入,上涨时卖出”,难点在于 “知道何时卖比何时买难多了”。

Q12:如何在行业之间分散投资,还有在股票和债券之间分散投资?
施洛斯:
  • 行业分散:不碰不懂的领域(如电脑行业),更倾向历史悠久的公司(如金宝汤)。

  • 股债选择:债券收益有限,股票有成长性,“很少有人因持有债券发家”,建议年轻人关注股票。

Q13:你最大的错误是什么?
施洛斯:
  • 案例:曾买入一家军工公司(股价 2 美元,营运资金每股 10 美元),大股东以 7 美元要约收购,我因反对诉讼最终妥协卖出,后因里根政府上台军工股大涨,大股东获利丰厚。

  • 总结:不想与 “不道德的人” 打交道,更在意 “不亏钱” 而非 “赚最多的钱”。

Q14:你觉得亚洲的投资环境怎么样?特别是中国?
施洛斯:
  • 我不买外国公司(除加拿大),因多数国家缺乏美国式的监管(如 SEC),内幕交易风险高,年报语言也可能存在障碍。

  • 买股票需 “得到保护”,不了解的领域不碰,这不是对错问题,而是 “了解才放心”。

Q15:如何确定卖出时机?是一起卖出还是分批卖出
施洛斯:
  • 没有固定公式,通常分批卖出:如 50 美元买入涨到 85-100 美元时逐步减持,避免 “涨回成本价又跌回去” 的情况。

  • 持股周期约三年,期间跟踪财报,判断公司是否 “涨得太高而脆弱”。

Q16:一只股票最多可以占多少仓位?
施洛斯:
  • 习惯分散投资(曾持有 100 多只股票),单只股票仓位不超过 20%,管理他人资产时可能降至 10%。

  • 警惕市场泡沫(如科技股泡沫),必要时做空(但极少做空,因风险高)。

Q17:过去 50 多年,你在投资和生活中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?
施洛斯:最重要的是诚实。 不做亏心事,不怕鬼敲门,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。


文章路径:E学院 » 施洛斯92岁谈投资生前唯一视频采访:只要诚实,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

E学院

上涨赚金额,下跌攒份额 震荡布网格,不懂决不做
cache
Processed in 0.035413 Second.